人生得一“能随时打扰之人”,足矣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

小时候,我们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哭;长大后,我们开心了,要表现得云淡风轻;

难过了,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们更加懂事了,却也更加孤独了。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吗?

人世沧桑,人情凉薄。我们需要一个,在他面前,可以展露真实自己的人,可以随时打扰的人。这样的人,一个,足矣。

成年人的崩溃,在深夜的朋友圈

我们总是在深夜,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为何呢?

深夜,万籁俱寂,没有了外界的打扰,我们内心的冲突与矛盾,更容易浮现出来,我们也更加容易,被不良的情绪所淹没。

此刻的我们,会如何对抗这消极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可能会打开微信,一个个筛选,看看哪个人可以倾诉,找了一圈,却发现没有一个人,适合去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

可是心中的情绪,终究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

于是,我们把心中的苦闷,发到了朋友圈。

然后心中又开始了纠结,既希望有人看到,能够点个赞,或者评论一句,又害怕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涟漪,或者被人认为是矫情。

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又谈何“矫情”呢?那些只不过是最真实的心情罢了。

第二天早晨,情绪过去了,又感觉昨夜的心情动态,似乎欠妥,打算删除,却发现无一人点赞、无一人评论,既感到庆幸,又有一丝失落。

随时打扰之人,接得住你的“梗”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不是文化涵养、思想深度,而是心灵的频率。

何以见得?

那些文化上的“梗”,我们能够显而易见的发现。比如: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都会懂得其中的含义。

至于思想深度,有的人思考问题深入,有的人思考问题肤浅,有所分歧,也不稀奇。

最为难得的是,两个人,即使文化涵养不同,思想深度不同,依然能够心心相印。

如同在《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却能够“友谊地久天长”。这靠得,就是心灵的默契,而非思想的深度、文化涵养的一致。

语言、文化的力量,终究是有局限性的。

真正频率一致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方就已经会意,无需多言。

那个你能够随时打扰的人,你随意的一个梗,他也能够轻易接住;你的“矫情”,他也不会漠视。

与他相处,你无需过多解释,内心自在,洒脱。

随时打扰之人,不嫌弃你“啰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呢?

是在寻常的事情上体现。

你难过了,找他倾诉,他不会厌烦你;你遇到有趣的段子,毫不犹豫的转发给他,而他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笑点,回复无数个“哈哈”。

你遇到鸡毛蒜皮的琐事,可以找他分享。

你不会要求他秒回,但是你知道,他忙过后,就一定会回复你,会给到你最恰当的回应;

你隐藏在琐事背后的小心思,他能够轻易的发现,并给予你最温暖的回应。

成年人的时间,并不廉价。

有趣的短视频,刺激的游戏,都可以消磨时间,又何必倾听你的“琐事”呢?

那些愿意放下视频,游戏,来倾听你的“琐事”的人,一定是最在乎你的人,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人。

人生路漫漫,愿你我,都能拥有那个可以随时打扰的人,来慰藉旅途的寂寥。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总有良人相伴。”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04598475413339

作者:爱智慧的石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