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滥用”同情心,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孟子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人有同情心,本来是一种美德。但是,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把握好一个度。

如果不看具体情况、肆意地同情别人,那么,很可能,本是出于好意地去帮助别人,结果却伤害了别人。

限制自己“泛滥”的同情心,是一种自律。

“滥用”同情心,给别人造成压力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对于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来说,别人对他再好,他也不会心存感激,反而是接受的好处越多,就越会得寸进尺。

但是,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说,他们是不喜欢接受别人太多好处的。

为何呢?

因为接受的好处越多,需要还的也就越多,甚至接受一分的好处,他们需要还三分。为何呢?因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只还一分,就是无视了别人的情义。

纵使有的人会说:“我并不需要你的回报。”

但是,被帮助者难道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好处吗?不能。

这世间,我们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好处,心中却毫无压力,这样的人,除了父母,再没有任何人。

任何付出,或多或少,都会有期待回报的成分。

所以,被帮助者,接收到的帮助越多,欠的人情越多,压力也就越大。

所以,如果对方不乐意接受我们的帮助,那么,我们就要收起自己的同情心,给予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

“滥用”同情心,否定别人的快乐

《庄子》中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苦与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旁人看来,有的人似乎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在他们自己看来,却是怡然自乐。

有的外向者,会以怜悯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内向者。因为在他们看来,内向者木讷,不善交际,缺少朋友,内心必然孤独。

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此。

外向者的能量,来自于外界。他们通过与别人交流,来补充能量。独处的时间越久,他们的能量消耗得就越多。

内向者的能量,来自于独处。对于内向者来说,长时间与人交流,会让他们身心俱疲。他们需要独处,来补充能量。

有的人,看似辛苦,其实他们自有欢乐。

如果非要同情他们,让他们忽略本有的快乐,却把注意力集中于不幸的方面,那么,这便违背了同情的初心。

比如:有的人家虽贫困,却家庭和谐,其乐融融。此时,有一人却同情道:“真是可怜啊,竟然如此贫穷。”

结果,原本其乐融融的氛围没有了,只剩下对贫困的无奈与痛苦。

这样的同情心,显然是不应当有的。

“滥用”同情心,伤害别人颜面

俗话说:“人活脸面树活皮。”

人,都是需要面子的。

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舍,心中难道只有感激吗?不是的。除了感激,还可能会有一种羞耻感。

一个人既然接受了别人的施舍,那么,在无意中,别人就可能成了高高在上的“施舍者”,而自己就成了被“怜悯者”。

没有人,会喜欢“被怜悯”的感觉。纵使一个人渴望“被怜悯”,那也是形势所逼。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宁愿自己苦苦支撑,也不愿意寻求别人的怜悯。

成年人之间,是需要一点默契的。

如果对方苦苦掩盖伤口,不愿别人插手,那么,就不要去“同情”别人,选择沉默就好。等到对方实在支撑不住了,自然会放下面子开口。

泛滥的同情心,只会伤了对方的颜面。

《月亮与六便士》中说:“善于同情他人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会滥用自己的同情心,看到别人遭受不幸时,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的爱心全掏出来,这样反而惹人生厌。”

很多时候,滥用同情心,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却无意间贬低了别人。

不滥用同情心,给予别人足够的信任与独立空间,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15171790672553

作者:爱智慧的石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