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之战,苏联对我们核讹诈却为何不敢动手,只因我们底牌够硬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中国与苏联之间的珍宝岛之战,是建国后我们与苏联进行的一场小规模战争,中国边防部队英勇善战,打退了苏联人的进攻,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我们国家的民族尊严,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珍宝岛之战爆发后,苏联曾经对我国进行核讹诈,扬言要对我国使用核武器,可是最终也没敢动手,只因我们亮出了我们的底牌,而且这个底牌够硬,那这个底牌到底是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另外我们在面对威胁时,敢于亮剑的精神,也让苏联不敢轻易地去进一步地打压我们,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在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时应该学习和贯彻的!
苏联欲对中国进行核战争
1969.8.28,美国报纸《华盛顿明星报》在其重要的位置刊发了一个消息,该消息的名称是《苏联计划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这样写的:据本报获得的最新消息,苏联计划用核武器对中国的重要军事目标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位于新疆内陆地区的核试验基地,以及重要核心城市进行核打击,如北京,上海,沈阳,长春,鞍山等。
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全世界!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珍宝岛在哪里?
珍宝岛是一个位于乌苏里江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在满语中它的意思是“军队营盘”,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珍宝岛面积并不大,只有0.74平方公里,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元宝,所以被命名为珍宝岛,今天他在行政区域上隶属于黑龙江省鸡西市。
由于珍宝岛位于界河乌苏里江上,中国和苏联对珍宝岛的主权有争议,中国和苏联双方对此进行了多轮谈判,在1964年的双方谈判中,苏联已做好了将珍宝岛交给中国的准备,但是由于接下来中苏关系发生了恶化,从而导致谈判终止,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这为第2年中苏珍宝岛之战的发生埋下了引子。
同一阵营为何兵戎相见?
按说中国和苏联同为一个阵营的兄弟国家,这次珍宝岛之战以前双方相处的也都还好,可是这次为什么会大打出手呢?
实际情况是在这次珍宝岛战役之前,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就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1957年苏联召开了第20次代表大会之后,苏联和中国两个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开始出现了重大的分歧,尤其在1959年,中国和印度爆发了边境战争,苏联在这次战争中采取了偏袒印度的做法,这让苏联和中国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跌落到了最低谷。
时间来到了60年代初期,中苏双方之间的矛盾日趋加深,并且逐渐在公开信息中反馈出来,苏联撤走了对中国进行援助的专家,还在我们国力比较虚弱的时候地催要我们的外债,这些都让刚刚处于建国初期的中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1964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双方的大使都被召回了国内,之后边境地区就成为了双方角斗的平台。在1967年到1969年两年时间之间,中国和苏联的士兵在边界巡逻时就已经变得非常不友好,并且经常会发生矛盾。
双方在斗争的同时还保持了理智,曾经在边境地区服役的退役特种兵周建会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经说到,“大家都知道使用热武器会引发双方真正的战争,所以双方在发生冲突时,基本上是近距离肉搏,大家都非常默契的没有使用武器”。
矛盾激化,贴身肉搏
在开始的边境小规模近身接触冲突中,苏联士兵长期在高寒地带生活,体型也相对比较高大,而我军不少士兵还来自内陆地区,所以在冲突开始阶段,我们的士兵还是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从全国挑选了一批特种兵来驻扎在珍宝岛边境地区,特种兵拥有超强的体能和战斗技巧,这都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所以逐渐的中方开始占据上风。
苏联看到中国特种兵逐渐占据上风,也开始了行动,他们也将特种兵部署到边境地带,我们也因此而采取了对应的行为,据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国还专门招募了一批会武功的人,这些武艺高强的人在和苏联士兵的冲突中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很快,中方在边境地带就大获全胜,而苏联士兵则抱头鼠窜。
看到近身肉搏自己的士兵输得这么惨,苏联指挥部下达了命令,禁止边境地区的苏军士兵与中国边防官兵进行这种愚蠢的近身肉搏。
战争全面爆发
1969.3.2,苏联和中国双方在边境地区积攒的各种摩擦集中爆发,围绕珍宝岛双方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
苏联仗着人多势众,军力强大,全面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且率先向中国的边防部队士兵开火,动用了装甲车,坦克,飞机等重型武器,甚至还启用了苏联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而中方的部队也使用了近程火炮,反坦克炮火,火箭筒等相对轻型的武器进行反击,同时配合岸上的武器作为支援。
战争经过
1969.3.2 8:00,中国的边防部队进行例行训练和巡逻,苏军发现我军人员后,马上出动了70多名士兵,乘坐各种车辆向我国珍宝岛地区推进,在靠近珍宝岛后,做好了战斗准备并以战斗队形的形式向我方进行推进,中国边防士兵向他们发出了严正警告,但苏联士兵还是突然发起了攻击,打死打伤我们的边防士兵6人。
中国边防士兵马上进行了还击,双方激烈战斗了一个多小时,中国的边防部队成功击退了前来入侵的苏联士兵。
1969.3.15凌晨,苏联边防士兵60多人在装甲车的支持下,又一次入侵珍宝岛。我方奉命还击的是营长冷鹏飞率领的一个加强排,冷营长指挥着我方士兵沉着应战,1个小时后,打退了苏军的攻势。他利用手雷等武器打乱了苏军的队形,并且击毁了一辆苏军的坦克,
1969.3.15 9:46,苏军再次发动攻击,2号阵地战斗的是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利用有利的地形对苏军发动了攻击,他利用手雷等武器打乱敌军的队形,杨林指挥自己的部队炸毁了苏军的3辆装甲车,可惜的是在战斗中杨林也不幸以身殉国。
1969.3.15 13:35,苏军在自己爆火和武器的掩护下,进入了我军阵地纵深7公里,发起了第3次攻击,我军边防官兵采用合适的战术击退了苏军的第3次进攻。
1969.3.16,苏军出动了100多名士兵分成5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动了第四轮攻击,而这次他们出动了直升机,我们英勇的边防部队同苏军士兵激战9个小时,打退了入侵的苏联士兵,保卫了我们的神圣领土珍宝岛,而在当时的激烈战斗中,苏军前线的指挥官弗拉基米罗维奇战死。
1965.3.17,苏军再次发动攻势,目的是想抢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的一辆T-62主战坦克,但是没有成功,中方在当日的战斗中收获很大,击毙了苏军边防部队最高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而这辆被中国边防部队击毁的坦克,则成为了苏军侵犯我国领土的铁证。
1965.3.21,不死心的苏联士兵企图炸毁被我方击毁的坦克,以防止技术泄露,后来苏军将坦克下的冰层挖空,让坦克沉入了乌苏里江中。
1965.4,中国派出相关的专业打捞队将坦克打捞出了水面,后来这辆坦克被存放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而这辆坦克也为中国后续坦克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969年8月,中方在珍宝岛上修建了正式的营房,有1~4名不等的官兵常年驻守于此!
战争结束,但双方的角力并没有结束,核讹诈来临
开始于1965年3月份的珍宝岛冲突,让苏联的领导层反映极其强烈,苏联的国防部长等军政要员纷纷发表言论,主张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要消除中国的军事威胁。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主战派和强硬派逐渐占据上方,并且在内部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策略,于是在1969.8,苏联驻美国大使约见了基辛格,在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了沟通,表露了想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意图,并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以当时苏联人的如意算盘,中美关系并不友好,所以美国人应该会支持苏联的决定。
基辛格在和苏联大使会谈后,马上把这一重要信息报告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和幕僚们在分析后认为,美国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苏联,而如果失去中国牵制的苏联,必将对美国构成强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一旦中国受到核打击,必然会进行疯狂的报复和反击,如果这样美国在亚洲的驻军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美国高层经过商量后作出决定,必须把这一消息想办法透露给中国,而为了消除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和不相信,最后美国最高层决定通过一家小报纸把这个消息抖搂出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华盛顿明星报》的这个消息。
看到美国将这个信息透漏了出来,苏联人恼羞成怒,苏联军方的强硬派人士主张马上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而在9.16据记者披露的消息,苏联可能对中国的罗布泊基地进行空袭,一时间中国笼罩在核讹诈的危险之地。
我们的底牌
苏联的核讹诈并没有吓倒我们,9.23和9.29,中国先后完成了两次核武器的爆炸试验,极大地震撼当时的世界各国,美国国内还有人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武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一种战争宣示和底气的支撑。
10.15,苏联获得消息,中国的战略基地已进入时刻准备状态,而美国这时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并且发表声明,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那就相当于第3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而美国也将加入战争,并支持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进行了成功的核试验,展示了不怕打压顽强反击的精神状态,这都是让苏联所忌惮的,另一方面,苏联人担心如果和中国爆发了全面战争,美国必然趁虚而入,而苏联的势力会被大大削弱,因此苏联最后撤销了自己进行核战争的准备,转而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
结语
珍宝岛战争结束了,中国在各种实力都比较弱的情况下,展示了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苏联之所以在一开始对我们进行核核讹诈,就是吃定了我们没有反击的手段,而在我们的核试验获得成功后,苏联之所以撤回战争的指令也是忌惮于我们的核威慑力。
事后中国修建了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来纪念那些在珍宝岛保卫战中为国牺牲的勇士们,他们不会被忘记。
而这次战争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要有敢于亮剑的精神,要有我们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底牌,要以战止战才能获得和平。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270459250760692
作者:百家号古今帝相ye史趣闻录,微信号:BBA_qichezixu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