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交霍英东与抗美援朝,抢运关乎抗美援朝战争大局的黑铁皮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霍英东海上运输最多的物资是黑铁皮。当年没有什么装卸工具,就靠人扛,搬运黑铁皮最辛苦。

    霍英东不知道这些黑铁皮在朝鲜战场上做什么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编写的《抗美援朝后勤经验总结》一书提供的历史资料表明,这些黑铁皮是用来做汽油桶的。当时国内因无铁皮制桶,又买不到大量空桶,所以唯一的渠道就是进口黑铁皮,如果这一任务完不成,将严重影响到往朝鲜战场运送汽油。

    当年进口大量黑铁皮成为关系战争全局的军事和政治任务。霍英东利用自己的船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即组织了大量的运力,运输了数以千吨计的黑铁皮,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概要:

    霍英东运输黑铁皮最多,最辛苦

    有无黑铁皮制桶运油成为志愿军油料供应关键

    中央重视,霍英东给力

    霍先生的民族大义,会被铭记

铁皮,这是再普通不过的金属制品了,为它谱写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可能是人们想所未想,闻所未闻的。然而在抗美援朝这出历史剧中就奏响了这一撼人心弦的乐曲。霍英东说,抗美援朝时期的海上运输,运送最多的东西,就是铁皮。

市场上出售的铁皮基本有两种,一种被称为黑铁皮,一种叫做白铁皮,小编查阅资料得知,其实两种铁皮原材料都是一样的,只是外表面的处理方式不同,白铁皮是镀锌铁皮,而黑铁皮是磷化处理或者不处理。

当时霍英东先生也不太了解他们运的铁皮到底 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他却很真切地了解铁皮装运的痛苦,因为铁皮很重,当时又没有现在这种先进的装卸工具,所以只能靠人工扛运。

当时铁皮是按件包装的,所谓一件就是一大卷,重量约在1吨左右,装卸工人很难处理,为了提高装运效率,霍英东做了一个决定,他将整件的黑铁皮分割成100公斤左右的小件,这样装运起来就容易多了。

但是这样就多了一道工序,需要在装运前将整件铁皮做分割,一大件铁皮会先被分割成10个小件,再由工人装运到船上,这样的小件,就可以由人工扛或者抬了。

由于小件铁皮也有100公斤也就是200斤重,所以搬运起来还是没那么容易,如果一个人扛的话,基本上被压得抬不起腰来,和铁皮接触的地方,比如后背肩膀等地方很容易就被磨破了,如果两个人抬的话,装卸工又赚不到钱,所以,霍英东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运费才能请到装卸工运铁皮。

按传统的运费计费方法,一般是按货物的货值价格计算的,相同重量的黑铁皮价格要低得多,因而运输黑铁皮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也就是普通货物的20%左右的运费,所以黑铁皮运输获利很少。

当年的装卸从香港来货的码头大概就在今天蛇口海关综合办公大楼的位置,现在由于人工改造和扩建,已经比当年更外海的方向推进了几百米的样子。

现在的蛇口码头一派繁忙,机械化作业井然有序,可是在当时,码头又破又小,根本不像现在这般气派,200斤重的铁皮装卸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干的了的,所以,当年霍英东不得不从北方找一些壮汉来干这些活。

那运送这些铁皮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可能猜测是做头盔用的,可是在各自资料中均很少见到志愿军配置头盔,后来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组织编写的《抗美援朝后勤经验总结》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铁皮是用来做汽油桶的。

读到这里很多读者朋友们可能会很奇怪,汽油桶还用这么麻烦吗?直接从市场上采购不就完了吗?也许今天我们会这么问,但是放在抗美援朝的大背景下就可以理解了。

一方面从国内来看,我们刚刚成立新中国,物资相对匮乏,所以汽油桶并不是那么丰富,第二方面,当时的气雾运输完全依靠油桶进行,并不像我们今天可以通过管道运输,第三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抗美援朝的另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以在国际上他们对中国很多战备物资都采取了禁运的压制措施,这导致用来制造油桶的铁皮成为紧缺的战备物资。

1951.1.3,志愿军战士们战天斗地,一方面要对抗严寒,另一方面还要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进行战斗,当时的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给中央军委写了一篇报告《关于春季对志愿军供应筹备情况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明确提到了油桶的问题:

1951.7.23,由东北军区后勤部发给志愿军以及各分部的电报明确指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无汽油的问题,而是汽油如何运输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油桶。”由此可见,油桶的重要性,而缺乏燃料的话,又会极大地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走势。

油桶的缺乏,加上当时朝鲜的严寒,让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雪上加霜,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油桶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抗美援朝的大局。

面对这一极其严峻的情况,杨立三部长在报告中中特意强调:“如果没有搞到油桶,前方需要的汽油无法运输到位,就会直接导致恐慌!”他直接用到了“恐慌”一词,可见油桶这一问题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在当年的形势下,没有铁皮制油桶,又买不到大量的空桶,黑铁皮还被列为禁运战略物资,20升以上的汽油桶也在禁运之列,因此寻找渠道进口铁皮基本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按原定计划,中财委(中央财政委员会)在1951年分给总后勤部的铁皮配额是14000吨,杨立三部长在给军委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如果这些配额的1/3,也就是约4700吨,如果不能马上进口的话,即将造成无气油桶可用的严峻局面,可见,铁皮以及汽油桶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一个严重的军事问题。

这些问题作为商人的霍英东当时还是不知道的,但在这危急的紧要时刻,霍英东承运的大量黑铁皮,正是中央军委进口铁皮中的一部分,这真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始了极其严格的空桶回收和抢救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极其严格的要求,如:

从中央到志愿军,都把空桶的回收和合理使用上升到了军事纪律的高度,可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事后,霍英东先生在回忆这段抢运铁皮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

    “在长达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每天都在不断地发船,不仅有机动船,还有拖船,机动船运载能力大,可以装一两百吨货物,发船的时间也不固定,只要装满了就发运,包括白天和晚上。”

霍英东指示手下的船队,运送黑铁皮,一定要风雨无阻,绝对不能耽误时间,一旦接到黑铁皮,就必须马上转运到蛇口,为了亲自监管黑铁皮的运输,霍英东忙的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加量运输了几千吨的黑铁皮。

行文至此,小编闭上眼睛,想象当年霍英东先生抢运黑铁皮的景象:

    大量的码头工人,包括专门从北方请来的身强力壮的搬运工们,他们穿梭在货物和船舱之间,身上扛着200斤重的铁皮小件,汗水不停地从脸颊上流下来,他们顾不得停下脚步,厚重的铁皮磨伤了他们的皮肤,压破了他们的肩膀,而他们都顾不了这么多,一心只想着把铁皮装到船上,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画面啊!

装运铁皮只是第1步,更惊心动魄的是运输过程,全队必须冒着港英水警以及驻港英军的监视和堵截,选择在狂涛恶浪中和时间奔跑,他们的船将货物运往蛇口,并从蛇口经加工后装满汽油并运到朝鲜战场最前线,为在现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们送去最急需的汽油物资!

霍英东先生以自己极其强烈的爱国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更有以他为代表的众多香港民众的一份功劳!

万东先生在去世后,人们没有忘记他,国家也没有忘记他,鲜艳的五星红旗覆盖在他的灵柩上,这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最大的赞扬!

霍英东先生的民族大义,将被人民群众深深铭记,而那位被称为超人的商界巨子,则会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他只会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转身而去投入主子的怀抱!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235257680888322

作者:百家号古今帝相ye史趣闻录,微信号:BBA_qichezixu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