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帝国余晖,崖山海战,听海哭的声音,一个梦幻的时代结束了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本文概要:

    元军来犯,与南宋小朝廷决一死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海哭的声音

    崖山一跳,帝国就此成为过往云烟

    文天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俘虏了文天祥后,元朝张弘范带着他下海,开始寻找南宋小朝廷的行宫。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初六,从俘虏的口中,张弘范知道了行宫所在,他马上率军奔赴崖山。正月十二日,元朝大军经过零丁洋,逼近南宋小朝廷。正月十三日,元军来到崖山,准备跟南宋小朝廷决一死战。

至此,一场永载史册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崖山,位于今广东省冈州,它是海湾间一个三面环江、南面临海的洲岛。崖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可据守内陆,退可逃亡大海。南宋小朝廷把此地作为根据地,是一个明智之举。

当时,根据身处元营的文天祥的估算,“行朝有船千余艘,内大船极多”,宋军非常强大。反观元军,他们只有“大小船五百”,且“二百舟失道,久而不至”。从装备上看,宋军不吃亏。

同样,在兵力方面,宋军也不吃亏。当时,宋军号称20万,虽然有一半以上是战士的家眷,但还是有十余万誓死效忠的勇士。反观元军,虽然他们也号称20万,但实际兵力也就2万。而且,在这2万军中,初来乍到,“乍登舟,呕晕,执弓矢不支持,又水道生疏,舟工进退失据”,根本无法打海战。

文天祥认为,元军里能打海战的,是闽浙的水手,但这些人“其心莫不欲南向”。因此,只要宋军玩儿命地进攻,“若南船摧锋直前”,这些闽浙水手就会为了自保而叛变,到了那个时候,就可全歼敌军了。

然而,面对入侵的元军,张世杰竟然用了保守战阵,他重新祭出了当年焦山一战的阵法。张世杰下令,用铁链把千余艘战舰捆绑了起来,“中舻外轴,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栅,如城堞”,张世杰就在这个“巨型城堡”内调兵遣将,抵御元军。

就这样,在消极的防守下,张世杰变成了一个“缩头乌龟”,而且,这个“乌龟”还再接再厉,把自己唯一的后路给断了。

原来,当时有人建议道:“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海口?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意思是,我们应该在出海口那里排兵布阵,否则万一敌军占领了出海口,我们就逃不了了。如果我们先占领那里,打赢了敌军,最好不过;打不赢,也能第一时间逃跑。

事实证明,这个计策,完全正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犯不着在这里孤注一掷,跟敌军死磕到底。

然而,对于这个建议,张世杰拒绝了,他以“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为由,就要留在这里,跟敌军一战定雌雄。

唉·······就这样,宋军迎来了来犯的元军,并迎来了最终的结局。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十三日,元军来到崖山。考察完地形后,张弘范大喜过望,他立刻派人占领了出海口,堵住了宋军逃跑的路线,并切断了宋军的补给线。

为了劝降宋军,张弘范找来了在元军效力的张世杰的外甥,让他去劝张世杰投降。

这里解释一下,张弘范和张世杰之间颇有渊源。张世杰曾经是张柔的部下,金末时期,张柔投降了蒙古,张世杰则归顺了南宋(他的亲戚分为两派,一派跟随张柔投降蒙古,一派跟随他投降南宋),他们从此分道扬镳了。这个张弘范,则是张柔的儿子。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场永载史册的崖山一战,其实就是张柔儿子和张柔部下的一次大战。

书归正传,听完外甥的劝降后,张世杰不为所动,他对其大喊道:“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说完,张世杰列举了很多中国历史上誓死不降的忠臣,把这个外甥骂跑了。

很好,虽然张世杰在打仗方面不行,但是在精忠报国方面,却可以与文天祥齐名。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张弘范见这个外甥劝降失败了,他竟然派人找到了文天祥,命令他写一份劝降信,去劝张世杰投降。

文天祥道:“我自己不能救父母,却要教别人背叛父母,这可能吗?”元使是一个急性子,他只是告诉文天祥,赶紧写,甭废话。写完了,我好回去复命。

对于这种人,文天祥无话可说,他递给元使一首诗,让其复命。结果,张弘范念完这首诗后,竟然笑了,他连口称赞“好人,好诗”。这个劝降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说实话,如果我是张弘范的话,我也会笑。因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看见这首诗的人,我若是他,也会高兴无比。这首诗,就是那首永载史册、代表中国精神的《过零丁洋》:

曾几何时,有人悲痛欲绝地告诉我,我们这个民族“堕落”了。看这世间尽是一些怙恶不悛之辈。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这个社会,已经濒临崩溃··.我的回答是,错!你所谓的“堕落”,不过是几个汉奸、国藏弹冠相庆、几个无良媒体的大肆渲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要我们永远记住这两句话,我们这个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书归正传,劝降无果后,元军整顿兵马,与宋军开战了。

1279.1.15,元军开始了攻城战斗,双方开始就陷入了死战,很快大量伤亡。

元军首领张弘范在战斗前就预料到这是宋军的最后一战了,所以战争会非常难打,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竟然会比他想象的更难打,而宋军的勇猛表现也远超他的想象。

当时,双方战斗激烈,元军使出了各种手段攻城,但是所有的宋军死战而不退。元军有一个蒙古族的士兵见久攻不下,就拎着100多斤中的蒙古大刀直冲宋营,平时的战斗中这种情况下,宋兵早就跑了,但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退却,最终反倒是宋军潜入水下,将蒙古军队的船凿了个大洞,蒙古士兵因水性不好而落水身亡。

就这样,在攻打了数次后,元军也没有攻破这个城池。当然,他们也使用过火攻,妄想重演当年的“焦山之战”。但是,经过过以前战争的张世杰,这次变聪明了,他命人将厚厚的泥巴涂抹到船上,还准备了很多灭火用的材料,这样,即使元军疯狂进攻,但是宋朝的战舰仍然没有像以前那样发生大火。

最终,看强攻不行,元军准备打消耗战,耗尽宋军士气,逼迫他们投降。

当时,为了劝降宋军,元军一直喊话,说:“如今,你们的陈宰相跑了,你们的文宰相被我们活捉了,你们还有什么干头呢(陈丞相已去,文丞相且为我所执,汝何战云)?”结果,宋军无一人动摇,继续抵御元军。

元军开战后就将宋军的后勤补给给切断了,因而无法忍受饥渴的宋军士兵只好喝海水,但海水毕竟是咸的,虽暂时解渴,但很多人因此生病,但即使到了这一步,宋军仍然无人动摇和投降。

但是,这样的状态毕竟无法持久,再强的意志也有衰竭的时候,士兵再勇敢,也有顶不住的时刻,宋军被攻破,也是早晚的事,而这一天也很快就会到来。

那一天,就是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

就是在这一天,张弘范将部队分成东、南、西、北四路攻打宋军,张弘范自己亲率南路大军在海面上养精蓄锐等待最后攻击,而其他三路大军则和宋军开展殊死的搏斗。

那这个时机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张弘范不按常理出牌,他给士兵下令,一旦提到鸣金收兵的声音,就开始进攻,发起最后一战。

在元军主帅张弘范的命令下,元朝的三路大军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对宋军展开猛烈进攻,跟宋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想不到的是,元军那边竟然传来了收兵的锣声,而在后方也响起了鼓乐管弦的声音。

听到这些声音的宋军士兵不知所云,还以为元军要回去开庆功宴了,很自然的就防松了下来,但是宋军不知道的是,这确实元军的总攻信号。

一个走远路的人,不管他走多远,都不觉得累。但是,若让他休息一下,就会疲惫不堪。战士也是如此,一直战斗不觉得累,但只要一松懈就会疲惫不堪,这种状态下与敌人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放松下来的宋军,疲惫不堪,身体疲劳,精神恍惚,这样的状态根本无法和张弘范硬拼,在经历过一番艰苦的厮杀后,宋军的城池终于被攻破。

与此同时,明明已经撤兵的东、西、北三个方面的元军竞然重回战场了,他们从三个方面猛攻宋军,让宋军顾此失彼,全线崩溃。

至此,在元军的强攻下,宋军大势已去,已经不可能再挽回败局了。

张世杰见自己部队的战船都起火了,船上也纷纷换上了元朝的旗帜,他知道大势已去,败局已不可避免。于是,他抓紧调遣了一艘小船,并冲到皇帝的龙船前,让皇帝抓紧上船逃命。

陆秀夫听到张世杰的这个请求后,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这个请求,原来,当时天色已晚,海上又是风雨大作,即使很近的距离都分辨不出近前的人影,所以陆秀夫很担心过来接他们的人并不是张世杰的人,而是元朝的军人,所以他就多了一个心眼,不肯跟他们走。

另一方面,即使来人真的是张世杰,陆秀夫也没打算逃走,因为他清晰的知道在现在的形势下,想突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如果贸然逃命必然会被元军俘虏,从而受尽凌辱。

拒绝了张世杰突围请求后,陆秀夫选择了另外一条悲壮无比的路·. . .

送别了张世杰的亲兵,陆秀夫来到自己的住处,他抽出宝剑,逼迫自己的家人全部跳海。随后,他穿好朝服,来到皇帝的面前,对其跪拜,道:

“国家已到这个状态,陛下理应为国而身死,咱们的皇帝已经受够了屈辱,陛下不能被再次羞辱了”。

说完后,不等小皇帝答复,陆秀夫抱起他来到了舷边。陆秀夫看了一眼波涛汹涌的大海,随后纵身一跃,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

这就是那永载史册的“崖山一跳”。

如今,我看到很多书籍在讲述“那一跳”时,痛骂陆秀夫的行为卑鄙无耻,说他就是一个“儿童绑架犯”,剥夺了一个孩子的未来,他应该让宋末帝自己选择未来,而不是去死;陆秀夫的这些行为,公然践踏了人权;等等。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表示不可理解,毕竟,宋末帝是一个孩子,但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他是皇帝,是宋帝国名正言顺的皇帝,他必然代表着这个帝国和王朝,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个王朝一无所有了,他唯一拥有的东西只剩下“尊严”二字了,请让他们背负这二字去吧。这样的结局,虽然残忍,但是对于南宋而言,也许才是最好的归宿。

至此,伴随着陆秀夫这一跳,一切都结束了。

这惊天一跳,南宋152年的历史,就此戛然而止。

这惊天一跳,两宋319年的历史,就此走向终点。

一个梦幻而美好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这里说一下,崖山一跳后,剩下的宋朝臣子最后的结局。

得知皇帝投海殉国后,宋军战舰上的群臣、将士、百姓哭声震天,大家手挽手,一起跳入大海,追逐皇帝而去。“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这些忠臣烈子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这个国家最后的尊严。

元军清理战场后,发现了一个带着玉玺的童尸,元军拿走了玉玺,却没有处理这具童尸。等元军知道这是宋朝皇帝的遗体时,遗体早就被海水冲走、不知所踪。后来,宋末帝的遗体漂流到了赤湾(今广东深圳市宝安区),一个老僧发现了他,把他礼葬了。

陆秀夫死后,他的遗体漂到了海边,被人发现,安葬于新会二城(今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尧山堂外纪》记载,“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这句话,实至名归。

张世杰突围逃跑后,得知皇帝殉国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不能自抑。哭完后,张世杰打算率军去占城,在那里卧薪尝胆,再寻一个宋朝宗室为帝,以图东山再起。结果,部下将领不愿意背井离乡,张世杰无奈,只能率军返回了广东。

祥兴二年(1279年)五月初四,张世杰率军返回广东期间,突然遇到了一场暴风雨。属下知道这个暴风雨的威力,就劝张世杰登岸避难。结果,张世杰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在拒绝了士兵的请求后,独自来到舵楼,焚香祷告,对天大呼道:

说完,一个巨浪袭来,张世杰没有站稳,直接掉入了海中,坠水溺死。风雨过后,众人打捞上了张世杰的尸体,葬于螺岛、此岛也因为安葬了这位英雄,改名为海陵岛。

至此,伴随着这些宋朝君臣的离去,宋朝的历史理论上终止了。然而,宋朝的历史,还远远没有结束。

原因很简单,

只要那个最后的孤独坚守者不慷慨赴义,宋朝的历史就不会停止。

那个孤独坚守者,就是文天祥。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70566961641128

作者:百家号古今帝相ye史趣闻录,微信号:BBA_qichezixu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