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国光刻机技术“赶美超德”!却被“四个字”毁了,很可惜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中国芯片市场一直都遭受西方国家的制裁,就连整个半导体行业也是进程缓慢,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大家都知道是谁。

因为中国的高端科技领域崛起迅速,让这个全球巨鳄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于是乎便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企。先是中兴之后是华为,更是借助光刻机打压中国的芯片研发进程。

于是荷兰的ASML公司成为了美国的制裁工具,限制我们的进口,妄想打压整个芯片行业。不过ASML公司的总裁有一句话算是道出了真相:“如果不把光刻机卖给中国,大概三年,中国自己就会掌握这门技术”。

没错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是如此。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当初我们国家的光刻机技术早就先西方国家一步了,那个时候荷兰的ASML公司都不知道在哪呢?但是很可惜我们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起得忒早却来得最晚。

三十年前我们是绝对的领先

光刻机被誉为新一代的半导体血液,各种尖端设备都离不开它,更是有着工业科技天花板之称。可见光刻机对于科技、工业方面的影响有多么重要,谁能掌握这门技术就能在科技行业拔得头筹。

其实我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研发出了第一台65型接触式光刻机,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没有几个国家掌握这个技术,更别提拥有光刻机了。而中国那个时候就能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刻机,在科技领域可谓是非常的超前。

不过也要得益于当时整个行业的风气,当时所有人团结一致,所有的科研工作者全部钻研在技术研发创新上,才能让我们有如此伟大的成就。要知道当时的前十街能够掌握光刻机制造工艺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随后1977年我们又研制出了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光刻机,并且在两年后成功仿制了因特尔公司的8080CPU,一举将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连德国这个老牌工业强国都被我们甩在了身后。

要知道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当时的中国甚至还没有加入世贸体系,所有的环节都得靠自己艰难摸索。但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依然完成了所有环节的自主生产,即使今天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

那时候的中国几乎是凭一己之力,跟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竞赛,而且不落下风!

80年代后走向衰落

可惜当时受限于种种因素我们还是半道崩殂了!那时我们的技术虽然领先可是面临的问题太多了,特别是研发资金跟不上。因为此项技术更新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投入,那时的中国还远没有能力支。

而且有些问题以当时我们的能力还无法解决,在看到国外很多先进设备出来后就慢慢放弃了,转变思路从研发到购买。如此一来整个光刻机的研发全部停滞,很多搞光刻机研发的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相继倒闭。没有了后续力量的汇入,整个行业自然就被西方超越了。

如今想想真是可惜至极,当时1981年我们就研发出了Jk-1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一年后我们的研发的设备甚至能够对标日本的质量。

要知道当时日本正处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巅峰时期,我们能媲美它们是有多么的牛X。甚至才过3年时间产品性能就直接对标美国GCA公司生产的4800DSW光刻机,一度成为西方光刻机公司的强力劲敌。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想深受其害

奈何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外国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设备的涌进,国内又逐渐滋生了一种不良风气——“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开始占据主流,于是乎一个更大的悲剧即将来临。

这些占据主导地位的“买办派”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发,不见得有多么丰厚的回报,还不如“借鸡生蛋”,到时候等我吗自己的经济发展起来再去自主研发岂不美哉。于是乎在这种思想浪潮的影响下,国内各大企业纷纷转型。

这样导致的灾难就是我们很多科研技术项目立马停滞了下来,包括如今卡住我们脖子的光刻机技术。自此我们彻底失去了顶层竞争,使得原本集教育、科研、产业为一体的系统发展模式,彻底地分裂成三部分,且各自为战。

这样的后果就是这个的集成电路自此严重脱节,原本的硬件厂变成了组装厂,沦为给外资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中间商。软件开发商成为了国外技术的附庸,除了打打下手无处使力。而曾经大量独立开发软件的工程师们,变成了只知道照葫芦画瓢,彻底沦为“码农”。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而光科技这个由无数科研先辈们汇聚的心血,就此夭折,无数努力化为了泡影,再加上后来震惊中外的“汉芯事件”,芯片、光刻机这类高端领域再无人敢碰。直到21世纪的某一天美国一纸禁令,才彻底敲醒沉睡的中企。

人们才发现光刻机竟然如此不可或缺,竟是如此的钳制我们的命脉。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今华为早早地开始布局,还有很多像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这样的企业也在努力奋进,我们还有机会超越。

最后希望我们的企业要深刻地认识到“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西方麻痹我们科技进展的幻想,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150099444371021

作者:国货品鉴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