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多“明君”、明朝多“昏君”?结合历史事实来看,这样的认知简直就是笑话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对许多人来说,关于明清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所谓的“清朝多‘明君’,而明朝多‘昏君’”。

这样的一种说辞经过许多人(比如说柏杨、金庸和袁腾飞等人)讲述之后,似乎成了一个“真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笔者认为,明朝多昏君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明朝的言官真敢骂。

只要你皇帝干过的,我就敢骂;即使你皇帝没干过的,我也敢骂。反正是你老祖宗让我们“风闻奏事”。

例如被骂成“嘉靖,家家净也”的明世宗、被骂“酒色财气”的明神宗,讲真,世宗和神宗还算凑合的,家家净和酒色财气实在有点冤枉。但没办法,有了这两个名头基本昏君没跑了。

二是文官真敢写。

和现在一样,明朝文官退休之后老喜欢出书,可能是被立功立德立言的“三立”口号给荼毒的。

出书也就罢了,还老喜欢满嘴跑火车的整一点野史,反正到了明朝后期,法网是越来越宽了,读书人日常黑一下先帝们实属正常。

例如《七修类稿》日常黑一下朱元璋,说元末明初的高僧守仁写了一首感怀诗《题翡翠》,就被朱元璋兴了文字狱,罪之不以善终。实际上别人守仁活的好好的。

再比如仁宗又日常被黑,什么仁宗死于后宫争宠,一个妃子下毒害另外一个,没想到被仁宗误饮而亡。

再比如万贵妃在后宫大杀四方的就更不用说了。

反正明朝种种野史里面各种神奇的段子常常让人目瞪口呆,可是偏偏作者又一副好像自己就在事发现场的迷之自信,让人恍恍惚惚。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似乎就没有这样的言论自由和空间了。

你让言官骂一句“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试试?你让文官写一个“牛皮癣乾隆”试试?

种种在明朝的常规操作,在清朝基本就是坟头蹦迪。

笔者常常在想,如果把乾隆这种极端自恋型人格的皇帝放到明朝,会不会像仁宗一样被言官们骂得生活不能自理?

为什么清朝这么多明君呢?掩耳盗铃罢了。

康熙叫圣祖,乾隆叫高宗,还顺便加了个十全老人,这一个个的都是被清朝“奴才”们惯的,一个人长期生活在阿谀奉承中,天天被叫做“主子”,不膨胀是不可能的。

自high的明君,不叫明君。

而且那些吹捧清朝的文人,也似乎都是一些没脸没皮之辈,他们在宣传清朝的“英明神武”的时候,并没有将读者当正常人,而是当成了傻子和白痴看待。

在顺治一朝,他们不好意思提什么“盛世”,毕竟刚刚入关,南明朝廷还存在着,一切还比较混乱。

等到清朝的江山坐稳了,他们就开始吹捧什么“盛世”了,不但是盛世,而且还是一个蔓延三代皇帝、一百三十多年的超级大盛世。

其实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就是战乱之后的恢复性生产罢了,盛世的标准一条也不符合,但这并不妨碍这些马屁文人吹得起劲。

等到晚清,洋人打进来了,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这帮软骨头们也就不好意思再提“盛世”了,他们开始提“同光新政”。

笔者真没看出有什么“新”的地方,无非就是政权不稳而不得不做出的一些改变。

同治帝和光绪帝都不过是傀儡罢了,没有气魄也没有能力,和明君八竿子也打不着。

更何况,同治帝的死可是清宫一大丑闻,时有段子手说“不爱家鸡爱野鸡,可怜天子得天花”。

依笔者来看,这些段子手的水平都要比那些马屁精水平要高出不少。

清朝真的没有昏君了吗?

以昏君的标准来看,清朝的昏君可着实不少。

首先即是被吹捧为“圣祖”的装逼狂人玄烨,事先打小抄和大臣吹牛逼,自卑到极点,文字狱师祖;

其次即是写句诗就要诛人全家的十全老人弘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纵容贪污,没事就要破坏文物,大红章农家乐审美;

再次就是被天理教几百人打进紫禁城的顒琰,就连身边的太监也成了天理教的内应;

还有英国人死69人就干翻的旻宁,一个鸡蛋三十两银子吃不起;

第一个得性病死球的皇帝载淳(破纪录);

一辈子被老娘们玩死的载湉;

当然还少不了当汉奸出任伪“满洲国”皇帝的康德大帝溥仪。


可以这么说,清朝的皇帝个个都极其昏庸,他们所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以殖民者心态统治中国,中国人民的命运和权益,他们是根本不可能放在心上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昏庸无能之辈却被那些无良文人吹捧成了“盛世明君”,还有地方政府给他们立了雕像。

这样的一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很是不齿。

转载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RDiMfapYaTjVJ5aixgGrlw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兴亡天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